文章发布
网站首页 > 文章发布 >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发布时间:2024-02-29 01:29:13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氢能源燃料电池相关技术讨论,以氢气为能源、实现零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一直被公认为是解决当今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方案之一,代表着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各国政府及国际汽车巨头都不断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投入,大力推动这一新能源汽车尽快走向市场。由科技部、氢经济国际合作伙伴(IPHE)联合主办,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美国能源部阿贡实验室共同承办,为期两天的“国际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及汽车发展论坛”,9月21日上午在上海银河宾馆开幕。一批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机构、企业代表出席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应对燃料电池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国际国内层面所面临的挑战”这一重要议题,并商讨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些机构、企业包括欧盟燃料电池与氢联合行动计划、美国能源部燃料电池技术项目部、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日本本田公司、美国通用集团等。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会上,国内外代表分别介绍了各国为研发燃料电池汽车而开展的项目和采取的战略,交流分享了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新进展,以及氢能的生产技术及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此外,会上还将介绍新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能源和环境效益评估情况,并围绕全球燃料电池汽车近期及远期发展所需的氢源及路径问题展开讨论。会议结束后,代表们还将前往上海世博会园区,参观燃料电池示范运行基地。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校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章桐教授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平台的研发情况,以及我国自主研制的燃料电池汽车分别在2008北京奥运会、美国加州及2010上海世博会上的示范运行情况。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高密度储氢有低温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储氢材料储氢三种。低温储氢不经济;高压气态储氢是目前商业应用的主要方式,但是比容量低限制了它的长远发展。化学储氢是理想的,比容量高、安全性好、成本低,但是材料的可逆吸放氢和吸放氢温度技术问题尚待攻克,一旦取得突破将打通整条氢能源产业链。下游固定式领域发展稳定,汽车领域或将激发1万5千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无人机上的应用将是未来看点。氢能源应用以燃料电池为基础,目前主要分布在叉、固定式和便携式三个方面。固定式领域发展快速,2013出货功率187百万瓦特,年增长率达到50%。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技术标准、检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目前氢能燃料电池方面的标准远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表现在支撑行业发展的氢制备、储运、加注及实际工况下氢燃料电池从部件到系统的评价检测体系等仍不健全,使得产业全链条下的产品推广受到严重的制约和限制。亟待完善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完整的材料、部件、系统的有效检测体系,为氢能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产品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第三阶段为远期发展规划(2026-2030年),氢走廊要覆盖长三角全部城市和20条以上主要高速公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区域,充分带动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未来社会清洁能源和动力转型。产业环境,加强科普宣传。长三角作为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产业、示范高地,有着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全球正处于新型产业重构期,能源革命、互联革命、智能革命三大革命催生新型产业全面重塑,跨界融合、技术升级、需求提升,共同推动新型产业生态协同演进。长三角氢走廊的发展推进了三大革命的发展,可带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同时氢走廊可有效拉动一定规模的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示范运行,加强长三角区域联动效应。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宿州氢能源燃料电池哪家好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的制氢技术、新一代煤催化气化制氢和甲烷重整/部分氧化制氢技术、分布式制氢技术、氢气纯化技术,开发氢气储运的关键材料及技术设备,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氢气的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以及加氢站现场储氢、制氢模式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研究氢气/空气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甲醇/空气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MFC)技术,解决新能源动力电源的重大需求,并实现PEMFC电动汽车及MFC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和推广应用。研究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实现示范应用并推广。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突破生物质能源与化工技术,开展生物航油(含军用)、纤维素乙醇、绿色生物炼制大规模产业化示范,研究新品种、高效率能源植物,建设生态能源农场,形成生物能源化工产业链和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加强海洋能开发利用,研制高效率的波浪能、潮流能和温(盐)差能发电装置,建设兆瓦级示范电站,形成完整的海洋能利用产业链。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研发水热型地热系统改造及增产技术,突破干热岩开发关键技术装备,建设兆瓦级干热岩发电和地热综合梯级利用示范工程。